微信公众号
>公告通知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
—— 发布日期:2011-04-27 ——

 

关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

——2011 年上海中西医结合医学国际会议签署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世界,多极政治、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碰撞、互补和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科学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更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都为生命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通过对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科学思维、理论体系、诊疗技术的比较、分析、研究和应用,吸收并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在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等领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标。

    任何学科都要尽可能地吸纳人类创造的知识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中西医结合一方面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阐明其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扩大中医药学的服务领域,提升其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医学又要认真继承和充分发扬中医药学对生命现象和疾病防治规律的独到认识和富有成效的防病治病手段,启迪我们的创新思路,充实和丰富现代医药学乃至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推动医学理论创新的目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寻求防治疾病的合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力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充分展示了医学的人文关怀精神。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医药学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伟大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学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西医结合医学很可能成为对当代医药学作出重大贡献和取得原创性成果的医学领域之一。

     中西医结合医学不是中医和西医诊疗技术的简单加成。两者的结合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因此要研究中医、西医各自的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阐明两者结合的科学原理;这种结合应该是规范的,而不是无序的,因此要对不同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两者结合的方式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的指导方案;这2种结合应该是经济的,力争耗费较少的医疗资源来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要对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开展卫生经济学的追踪研究,从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的全过程评价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经济意义;这种结合应该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医、西医各自的进步,两者结合的方式和侧重点也会随之变化,中西医结合应该与时俱进。

    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相应领域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学说、新理论。这些成就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继续在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药学研究领域不断开拓。要重视对中医药学重大理论科学内涵的现代研究,并通过转化医学促进其临床应用。要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与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深入了解结合起来,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势提供科学证据,并制定出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要对确有疗效的中药和方剂进行药理和药效学研究,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制;并对中西药物合并应用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以保证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安全性。

    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使人类面临很多新的挑战,现实的需求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这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科学发展史表明,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术思想最为活跃,思潮迭起,流派纷呈。为此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宽松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和争鸣,促进学术繁荣,并努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国际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融入主流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健康发展,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应该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设立专项经费,在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体系,要继续鼓励西医,特别是高年资的西医学习中医,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而中西医结合体现了不同文化包容发展的精神,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合医学的典范。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实现“新医学,新生活”为宗旨,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推动医学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的事业中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