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专业委员会年会
—— 发布日期:2013-07-30 ——
2013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纪要
“2013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13年7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会议活动中心召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琼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忆勤教授、副主任委员周阿高教授、副主任委员何建成教授以及汤伟昌等教授出席会议并为大会致辞。来自本市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临床医院及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近10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8篇,主要涉及中医四诊信息处理、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
会议首先由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忆勤教授致欢迎辞,并总结、回顾了自2011年9月换届选举以来的学会工作:两年来诊断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及所有会员团结一致,共同协作,促进了诊断专业委员会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较好的完成了诊断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
本次会议邀请到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琼教授,对诊断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和工作规划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并指出中医药的发展,尤其是中医诊断学,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医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本次会议也邀请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授,胡校长充分肯定了诊断专业委员近年来的工作以及中医诊断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对诊断专业委员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必须借助多学科融合交叉,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手段,推动中医诊断学的进程。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上海市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室桑珍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豪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胡丹教授,分别为大会作了“ISO/TC249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之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新思路——应变态势的判断与调控”以及“脉象形成的流体动力学机制”的专家讲座。
年会围绕“诊法的客观化研究”、“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方法研究”、“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等5个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大会选择有代表性的12篇论文作为大会交流发言。周阿高主任、汤伟昌教授等几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了大会学术交流。
会议最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忆勤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也提出了专业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中、青年委员的发展,为诊断分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及活力;平时组织多次小型学术交流会,加强分会内部的交流及沟通;邀请专家做奖项申报相关的专题讲座;加强各委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寻求更大的科研合作机会。
本次年会主题明确,气氛活跃、基础与临床结合紧密、创新性强,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参会代表对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医诊断研究只有立足于临床,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多学科合作、交叉、渗透,并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实现中医诊断的客观化、标准化。全体委员及会员将更加努力开创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工作新局面,为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 席 台
会 场
合 影